崇州简阳卧龙寺公墓因唐代德山宣鉴在卧龙寺讲《金刚经》得名

2022-08-20人阅读成都公墓网
老君井乡境内河道属沱江水系。老君井河、红岩沟、鄢家沟小溪3条。老君井河,全长7千米,平均河宽7米,源于,菜园村和卧龙村,由贾家镇出境流入沱江水系。红岩沟,全长2千米,平均河宽4米,源于红岩村6组,由贾家镇出境流入沱江水系。鄢家沟,全长4千米,平均河宽5米,源于石堰村6组,由贾家镇出境流入沱江水系。

老君井乡政府驻地老君场,因旧有老君庙一座,又因解放前有盐井108口,故有“老君井“之称。卧龙寺公墓地处卧龙村扇子坡扇子湖畔。


老君井乡樱桃沟樱桃

简阳龙泉山深处有一座神秘的古刹卧龙寺。传说历代的堪舆家,均视此地为龙龙泉山脉中罕见的风水宝地。史料记载德山宣鉴,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生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享年84岁。他20岁时出家于卧龙寺,研习北禅,经常向僧众宣讲「金刚经」。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德山宣鉴禅师在湖南常德寺古德禅院圆寂,唐懿宗赐其“见性禅师”谥号。宋「五家正宗赞」说他“初讲金刚经。名冠成都。”「五灯会元」记载:“德山宣鉴禅师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

台湾佛学大家南怀谨先生更是将他赞之为佛学、哲学方面难得一见的大师。由德山宣鉴弟子创立的云门宗和法眼宗,一度成为中国佛教中最大的门派。如今分布于越南、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和香港等地的信徒,每年都要到湖南常德寺寻根朝拜,足见德山宣鉴禅师的影响之大、之深、之广。

转过一道山梁一片密林,雾霭蒙蒙,蝉声炸耳。林中隐约出现数幢瓦屋,俨然一处村落。离房子不远处,一片白花花的水光直入眼帘。以为这里就是卧龙寺。可向导说,那湖泊不是天然的,是人工塘堰;那些老房子也不是寺庙,而是清代一位官宦的故居。那位清代官员的故居早已破烂不堪,但还是遗留下不少旧物:被雨水淋烂的棺材,残留着书香气味的清代竹编书箱,漆水脱落的祖先牌位,雕有动物图案的香火桌……这些东西假如不是藏之于深山,不是交通不畅的缘故,可能早已化为尘土。

渴望已久的卧龙寺终于展现在眼前,没有期望中的金壁辉煌的大殿,没有络绎不绝的香客,更没有香烟燎绕、晨钟暮鼓,看得见的只是一片静默无言的废墟,一些残留在玉米地里的断石残碑。这废墟依然令人震憾。

龙泉山势在这儿像急流一样,奇怪地漩出一个倒着的“八”字,一撇一捺及上面的开口,是高耸云端的山峦,形似一条熟睡中的巨龙,又像一条在静默中思考的巨龙。巨龙头尾相交处有一豁口,一条山涧溪流长年不断地从豁口淌出,流向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解放前,为防土匪进山骚扰,豁口处建有关卡。夜间将栅门一关,便彻底与外界隔绝。巨龙环绕的中间,是一块突兀而起高大台地。台地一面与龙身中段相连,另外三面则缓缓而下,最后收拢在豁口处,其形状分外奇特。阳光和煦,山风习习,蓝天白云下一只老鹰在翱翔。伫立于台地中央,有如乘坐在一艘巨轮上,伸手便可触及两岸的山峦。面北而眺,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成都,近在脚下着实令人惊奇。

遥想当年德山宣鉴禅师经常从这里出发,下山去成都讲经说法。当他听说南禅宣扬“见性成佛”,十分不满,然后挑着他的「青龙疏抄」,沿沱江东下,过重庆、穿三峡,寻找禅宗高人论战,并最终成为一代宗师。我突然明白堪舆家们为何把这里誉为风水宝地的原因了。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宜于让人居高临下,身居深山而不困,眼观外界而多思。这里是宜于静默冥想的地方,宜于蕴育凌云壮志的地方,是生长大智大慧的地方,也是诞生一代宗师的地方。

卧龙寺的主要建筑毁于“文革”。当地的山民如今在原址上修了几间小屋,以满足他们信佛的精神需要。但他们却不知道供什么菩萨好,更不知道这寺庙里还走出个一位令他们荣光无比的人物。不过这也可能正合了德山宣鉴禅师的本意。他是佛教史上少见的改革家。他反对固步自封反对偶像崇拜。他敢将他那充满智慧之光的「青龙疏抄」付之一矩,让后代佛学家婉惜不已。寺庙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山棒法”能否警醒他的弟子,也警醒我们这些俗人。

原创文章 请勿转载:https://www.29737.cn/wenhua/326.html
《成都老吴》公墓网!
互动热线:183 283 29737

猜你喜欢

人气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