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山
金土坡
大朗陵
皇恩寺
燃灯寺
味江陵
卧佛山
卧龙寺
骨灰盒
千佛山
圣水陵
院山坡
红庙子
红枫陵
莲花陵
石岭墓
白塔山
长松寺
凤凰陵
金沙陵
峨眉山
福寿园
古佛洞
乘龙墓
龙井山
宝山陵
蟠龙山
金山墓
罗汉山
金罗汉
金龙山
孝子山
青神县
天国山
宝光陵
望山陵

院山坡

2022-09-08人阅读成都公墓网

成都院山公墓原为龙潭街道原院东社区集体所有制公墓,1993年前是当地村民的集中安葬点。1993年3月,经成都市成华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关于同意修建成华区院山公墓的立项批复」(成华计经发〔1993〕95号)批准修建公益性公墓。1996年3月,经成华区国土局「关于成华区院山公墓征地的批复」(成华土征字〔1996〕2号)取得公墓墓区用地。2001至2002年,经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建立成都市成华区院山公墓的批复」(川民事〔2001〕368号)和成都市成华区发展计划局「关于同意改扩建成华区院山公墓的立项批复」(成华发计〔2002〕30号)同意将成华区院山公墓由农村公益性公墓转为生态型园林式的社会公共墓地。2006年10月原成华区院山公墓更名注册成立成都市成华区院山公墓服务有限公司。

2007年9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07-2020))和(成都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07-2020))的通知」将成华区院山公墓纳入成都市经营性公墓规划。院山公墓建设安葬墓穴约3.5万个,已安葬2.7万余名逝者。墓园内安葬有部分已故知名人士、烈士英雄等。院山坡烈士陵园与院山公墓一墙之隔,烈士陵园始建于2000年,在 2015年进行改扩建总占地面积约6.24亩,陵园内安葬了朱向离等19位烈士。

院山公墓搬迁的问题

院山公墓是在取得合法土地规划许可并经相关部门同意及批复后进行修建的生态型园林式的社会公共墓地。根据「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的烈士墓、人士墓、华侨祖墓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考察价值的古墓,因国家建设用地需要迁移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院山坡烈士陵园是受到国家保护的烈士墓,不能随意搬迁。对此,院山公墓不具备搬迁条件。

未标题-1.jpg
「成华区」龙潭寺院山寺院山公墓 
公交车直达的公墓

院山公墓地处院山坡,在成都平原来说这个 「坡」可是宝贝!所谓万仞不如一堆、起脉旺盛之像!院山公墓是成都市早期的集中式公墓,葬的亲人多。可追溯至WG期间的祖墓。道路方便快捷是市民喜欢的原因之一,就在三环边绕城内 :成华大道、龙岗路直通。龙潭寺镇又名隆兴场。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二十里龙潭乡。民国「华阳县志」卷4:龙潭寺“在治东北城外二十里。寺内有龙潭,因以为名”。

成华区龙潭街道位于成都市东北角,幅员面积37.62平方公里,占成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龙潭寺历史悠久,龙潭寺的寺名由来,相传与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有关,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蜀汉时期,当时还是太子的刘禅,自幼贪玩,有一天自凤凰山演武而归,骑马路过今天的龙潭寺地界,看见一群小孩在水潭中戏水,便也入潭中游玩,并将衣服晾于水潭旁的重阳木上。因为此事,当刘禅继承皇位后,人们便把此潭称为“龙潭”,而龙潭旁的寺庙也被称为“龙潭寺”。
如今寺庙“龙潭”仍在,乍一看就一洼水池,很难想象其中还有这段故事,而那棵被刘禅晾过衣服的重阳木也依然屹立在龙潭边,龙潭寺是历史悠久的皇家寺院,距今有1800年历史。龙潭寺建寺初期,称之为“大庙”,仅供皇亲国戚祭拜,寺院现存蜀国时期“拴马桩”文物印证了龙潭寺曾经的“皇家印记”。龙潭寺有四大千年奇观和四大千年奇景,四大千年奇观:千年龙潭、千年古井、千年古树、千年灵龟;四大千年奇景:“千年古刹不惧水”、“千年龙潭水不变”、“千年龙井水自出”、“千年古树龙化身”。
千年古刹不惧水

龙潭寺虽处于成都东山,但仍属于都江堰灌溉的灌区。因此,此地是水网密布,且龙潭寺地势低洼,寺外有一“U”字型河道环抱,无论河道如何涨水,龙潭寺内大雄宝殿从未被水淹过。成都1981年的那场洪水,洪水淹没了龙潭乡下场口的米市坝,地势低洼的龙潭寺也未辛免,可是,唯有大雄宝殿将洪水挡在了门槛之外。当地百姓认为此地是龙脉所在,百大雄宝殿是佛法根基所在,所以洪水不敢靠近,因此有“千年古寺不惧水”奇观。
千年龙潭水不变

龙潭寺内的“龙潭”,这潭由两泓潭水构成,东西排列,龙形分布,一头一尾,中间有一石桥连接。让人惊奇的是,大雨不涝、大旱不涸。更为奇特的是,无论暴雨倾盆,水流湍急,此潭水一直保持清澈。市井坊间的百姓说法是:龙潭潭水内藏有龙珠,因而有此奇景。
 
千年古井水自出

据传龙潭寺内的古井,直径两米左右,颇有神奇之处。人们都说此井与皇城的护城河相通,每逢锦江涨水,此井必有泉水冒出。此井在康熙「成都府志」有记载:“龙潭寺华阳治东,寺内有古八角井”。 千年古树龙化身:“龙潭”中有一半岛型自然土壤,上有一颗千年以上的重阳木树,据说它是龙神的化身,只为守护龙潭内的龙珠。相传寺院两次被毁,古树死去。在三十多年后,如今枯木逢春,枝繁叶茂,被人们称为神树。
客家先民由中原迁居南方,然后流徙各处,历史上共计有五次大规模自发性迁徙。第五次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四川的客家人早期是受“湖广填川”政策影响,后来因太平天国运动,客家人第五次人口迁徙,又有一批客家人进入四川。「清稗类钞」载:四川成都多广东嘉应人,其入蜀也,始于粤寇石达开率众西行。石败,众溃散,石军多嘉应人,遂旅蜀不返,娶妻生子。
因为有小众语言的相通,龙潭寺客家人的凝聚力与团结度远高于其他地域,随着时代发展,文化的传承失去的载体越来越多,一门地方语言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对地方的归属感。今天,历史的车轮又驶到了相同的拐点,随着龙潭新城的崛起,一个一个新鲜的血液开始注入,而区别于起始点,他们带来的是多元的文化融入到我们这个有着鲜明文化传承的客家人聚集地,爱上一座城,便是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语言,让我们更多人产生了归属感。客家人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大菜”,姜汁肉、热窝鸡、钟肥肠、天鹅蛋、长条棕、荷叶鸭,以及从清朝吃到当今的九大碗,一道菜,就是一张龙潭的客家名片。

购墓预约

坐落在龙潭地带的院山公墓,作为客家人灵魂休憩的居所,继承了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中形成的“坚韧卓绝、崇文尚美、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陵园内不管是墓型、风水、纹饰风格等各方面都富含浓郁的客家文化风情。客家人通称墓为“地”或“地坟”,“作风水”叫“做地”。坟墓样式也独具风格,多为交椅坟、龟壳墓等,行若半月,后仰前俯。在民间风水专家看来,墓圈(有时也包括墓丘或墓碑石),采用接近偃月(上半圆)形状,有收来龙之气,藏风生气,牵制煞气等作用。五行之中,圆形及其变体代表“金”;镶嵌墓碑的墓埕(墓耳)和墓两边的墓手相连,则起到消砂纳水的功能。墓碑、墓耳和三重墓手合抱埕凸字状,呈“外八字”或喇叭形状伸张,高低表示穴场既能藏风,又能收水,正符合风水术“入处为风,出处为水”的说法,故交椅坟、龟壳墓等统称“金水墓”。

院山公墓主山为坐北和坐西!风水上坐北坐西是最好的!另外院山公墓地处院山坡,在成都平原来说这个 「坡」可是宝贝!所谓万仞不如一堆、起脉旺盛之像!院山公墓是成都市早期的集中式公墓,葬的亲人多。可追溯至文革期间的祖墓。交通方便快捷是市民喜欢的原因之一,就在三环边 绕城内 :成华大道、龙岗路直通。

龙腾鼓鸣喜迎春,潭碧绿水赤子心。

客从湖广迁徙来,家园故地亦温馨。

在岁月雕刻下,院山深度挖掘传承和弘扬发展客家文化、增进客属乡亲交流,已逐渐成为客家文化历史的记忆载体。客家人在院山寄托思念,表达乡愁,传承文化,而院山也见证了客家文化的繁盛。岁月变迁,历久弥新,在时代脉搏里,与院山一道去感受客家历史的厚重风姿。


龙潭寺是当地一著名古刹寺院,龙潭乡就以该寺院而得名。可以去龙潭寺街上吃饭,强烈推荐“同乐饭店”,这是成都的老字号餐馆,消费中等。人均20元左右,店里的“李鸭子”尤为出名,20元一斤。如果去的早,可以去赶场,感受下赶场的乐趣龙潭乡逢单赶场,人称“赶龙潭寺”。龙潭寺的集市上时不时能听到一两句客家话,龙潭乡的客家人占当地人口的90%。许多城里人把到龙潭寺赶集当成一种消遣,一来可买到新鲜的时令蔬菜、鲜活的家禽,二来价格也较城里便宜许多,三是购物完毕中午还可在寺院内喝茶、吃饭。

院山公墓院山社区地处成都市东北郊,东与院东社区接壤,南连高洪社区,西与同仁社区和龙潭寺火车站紧邻,北接新都区十里村。双龙路、龙石路从境内贯穿而过,交通发达,通讯便利,水电等资源丰富。全村耕地面积790.6亩,辖区内有7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2154人,其中在册党员52人。我社区现有办公用房300平方米。设有社区党员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巡逻值班室。社区内管理有序、治安良好、居民安乐,是一个共享文明、和谐的社区。
有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边的老百姓们深受龙潭寺神灵庇佑的同时,人们也赋予了龙潭寺很多富有神迷色彩的玄幻传说。龙潭寺的传说可谓惊奇。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千年真龙就在此龙潭寺的龙潭内修道。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有一个小和尚半夜三更起床如厕时,依稀听到不远处的龙潭内传来潭水搅动的声响。这个小和尚就借着月光凑近窥望过去,眼前一幕可着实把小和尚吓得目瞪口呆,背心发凉。只见,一条长约十仗,通体青褐色鱼鳞,头顶一对鹿角,满颈白须,四条利爪与一条蛇尾的龙,蜿蜒地搅动着潭水,不停的在水中游弋着,时不时吐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夜明珠,发出一阵阵淡绿淡绿的光晕……次日清晨,受到惊吓的小和尚将此事告知众僧与主持,大家来到潭水前,水面一片平静,也并未发现有异常。众僧纷纷摇头,以为小和尚所说是痴话或是产生的幻象,大家都没有相信小和尚所说。而后,受惊的小和尚也离开了龙潭寺,再也没有回来过,一切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

直到若干年后的有一日,龙潭寺上方的正午睛空忽然乌云密布,顿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从未露过面的真龙经过千年修炼,终于得道升天,一跃从潭水中腾出,卷起一道硕大的水柱,旋转着插入云霄。飞在天空的千年真龙,围着这条水柱,在云雾间盘旋了三圈后,随即消失于云雾间。潭水中很多的龟、鱼、虾蟹也想跟着真龙上天庭成仙成道,可是都纷纷伴随着水柱的消失,从天空中和着雨水掉落下来,四邻八落的。当龙潭寺中的僧众们看到此情此景时,才想起了小和尚所说之事是真的。

院山村院山寺成都市院山公墓坐落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乡院山坡,是经省市民政部门批准的合法社会公墓。整个园区占地30余亩,因为院山的独特地理位置,所以不可能将院山公墓打造成其他公墓那样,占地百亩,因为这样的地形施工难度系数大,只能凭借原本的环境建造。院山坡烈士陵园位于院山公墓内,整个园区比较特别,因为成都市院山公墓以山为院,院于山内,院山公墓注重环境的天然形态,所以院山公墓的环境都是原生态的,除了一些经典建筑,整个园区的环境都是天然的。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10108792195327M
 

成华区院山公墓依山造势,凭借原始的山势建造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公墓,园区内树木丛生,树叶繁茂,百花绽放,整个院山公墓就是一座花园式生态型陵园。公墓中安葬着朱向离等十九位“院山坡殉国烈士”,是成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院山公墓是一座花园式生态园,所以院山公墓的整个园区都是花团锦簇,松柏环绕,尤其是春天到来,整个园区更加热闹非凡。
 

成都院山公墓园区花团锦簇,松柏环绕,区内墓型较多考究客家文化,将交椅坟、龟壳墓等蕴于其中,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地丰富了园区文化。成都市院山公墓交利,市区至龙潭有多路公交站点,无论自驾、乘车、骑车均可以短的时间顺利到达,地方便了众多亲者的追思,是逝者安息的理想选址。成华区院山公墓将以全心全意的服务,无愧于您的信赖!
成都市院山公墓公墓区内墓型较多考究客家文化,将交椅坟、龟壳墓等蕴于其中,院山公墓内公墓多种多样,但由于建设面积的限制,院山公墓的种类没有其他陵园的丰富,而且长期以来,院山公墓都被人们视为烈士陵园,所以院山公墓被人们当做缅怀先烈的场所。1969年1月为纪念在1950年2月因英勇抗击土匪而壮烈牺牲的朱向离等19位烈士,原金牛区龙潭乡和新都县木兰乡、石板滩乡共同修建了院山坡烈士陵园。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和建军节前后以及其它节日都有中小学生、、干部、党团员等到此缅怀先烈。

 
客家先民由中原迁居南方,然后流徙各处,历史上共计有五次大规模自发性迁徙。第五次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四川的客家人早期是受“湖广填川”政策影响,后来因太平天国运动,客家人第五次人口迁徙,又有一批客家人进入四川。「清稗类钞」载:四川成都多广东嘉应人,其入蜀也,始于粤寇石达开率众西行。石败,众溃散,石军多嘉应人,遂旅蜀不返,娶妻生子。

因为有小众语言的相通,龙潭寺客家人的凝聚力与团结度远高于其他地域,随着时代发展,文化的传承失去的载体越来越多,一门地方语言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对地方的归属感。今天,历史的车轮又驶到了相同的拐点,随着龙潭新城的崛起,一个一个新鲜的血液开始注入,而区别于起始点,他们带来的是多元的文化融入到我们这个有着鲜明文化传承的客家人聚集地,爱上一座城,便是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语言,让我们更多人产生了归属感。客家人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大菜”,姜汁肉、热窝鸡、钟肥肠、天鹅蛋、长条棕、荷叶鸭,以及从清朝吃到当今的九大碗,一道菜,就是一张龙潭的客家名片。

坐落在龙潭地带的院山公墓,作为客家人灵魂休憩的居所,继承了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中形成的“坚韧卓绝、崇文尚美、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陵园内不管是墓型、风水、纹饰风格等各方面都富含浓郁的客家文化风情。客家人通称墓为“地”或“地坟”,“作风水”叫“做地”。坟墓样式也独具风格,多为交椅坟、龟壳墓等,行若半月,后仰前俯。在民间风水看来,墓圈(有时也包括墓丘或墓碑石),采用接近偃月(上半圆)形状,有收来龙之气,藏风生气,牵制煞气等作用。五行之中,圆形及其变体代表“金”;镶嵌墓碑的墓埕(墓耳)和墓两边的墓手相连,则起到消砂纳水的功能。墓碑、墓耳和三重墓手合抱埕凸字状,呈“外八字”或喇叭形状伸张,高低表示穴场既能藏风,又能收水,正符合风水术“入处为风,出处为水”的说法,故交椅坟、龟壳墓等统称“金水墓”。

龙腾鼓鸣喜迎春,潭碧绿水赤子心。
客从湖广迁徙来,家园故地亦温馨。


在岁月雕刻下,院山深度挖掘传承和弘扬发展客家文化、增进客属乡亲交流,已逐渐成为客家文化历史的记忆载体。客家人在院山寄托思念,表达乡愁,传承文化,而院山也见证了客家文化的繁盛。岁月变迁,历久弥新,在时代脉搏里,与院山一道去感受客家历史的厚重风姿。


龙潭寺是当地一古刹寺院,龙潭乡就以该寺院而得名。可以去龙潭寺街上吃饭,强烈推荐“同乐饭店”,这是成都的老字号餐馆,消费中等。人均20元左右,店里的“李鸭子”尤为出名,20元一斤。如果去的早,可以去赶场,感受下赶场的乐趣龙潭乡逢单赶场,人称“赶龙潭寺”。龙潭寺的集市上时不时能听到一两句客家话,龙潭乡的客家人占当地人口的90%。许多城里人把到龙潭寺赶集当成一种消遣,一来可买到新鲜的时令蔬菜、鲜活的家禽,二来价格也较城里便宜许多,三是购物完毕中午还可在寺院内喝茶、吃饭。

院山公墓院山社区地处成都市东北郊,东与院东社区接壤,南连高洪社区,西与同仁社区和龙潭寺火车站紧邻,北接新都区十里村。双龙路、龙石路从境内贯穿而过,JT发达,通讯便利,水电等资源丰富。全村耕地面积790.6亩,辖区内有7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2154人,其中在册党员52人。我社区现有办公用房300平方米。设有社区党员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巡逻值班室。社区内管理有序、治安良好、居民安乐,是一个共享文明、和谐的社区。

有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边的老百姓们深受龙潭寺神灵庇佑的同时,人们也赋予了龙潭寺很多富有神迷色彩的玄幻传说。龙潭寺的传说可谓惊奇。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千年真龙就在此龙潭寺的龙潭内修道。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有一个小和尚半夜三更起床如厕时,依稀听到不远处的龙潭内传来潭水搅动的声响。这个小和尚就借着月光凑近窥望过去,眼前一幕可着实把小和尚吓得目瞪口呆,背心发凉。只见,一条长约十仗,通体青褐色鱼鳞,头顶一对鹿角,满颈白须,四条利爪与一条蛇尾的龙,蜿蜒地搅动着潭水,不停的在水中游弋着,时不时吐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夜明珠,发出一阵阵淡绿淡绿的光晕……次日清晨,受到惊吓的小和尚将此事告知众僧与主持,大家来到潭水前,水面一片平静,也并未发现有异常。众僧纷纷摇头,以为小和尚所说是痴话或是产生的幻象,大家都没有相信小和尚所说。而后,受惊的小和尚也离开了龙潭寺,再也没有回来过,全都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

直到若干年后的有一日,龙潭寺上方的正午睛空忽然乌云密布,顿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从未露过面的真龙经过千年,终于得道升天,一跃从潭水中腾出,卷起一道硕大的水柱,旋转着云霄。飞在天空的千年真龙,围着这条水柱,在云雾间盘旋了三圈后,随即消失于云雾间。潭水中很多的龟、鱼、虾蟹也想跟着真龙上天庭成仙成道,可是都纷纷伴随着水柱的消失,从天空中和着雨水掉落下来,四邻八落的。当龙潭寺中的僧众们看到此情此景时,才想起了小和尚所说之事是真的。

原创文章 请勿转载:https://www.29737.cn/mudi/12.html
《成都老吴》公墓网
互动热线:183 283 29737

人气墓地